当前位置: 盛雅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10篇

| 来源:网友投稿

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10篇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体会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目录1.2022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10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10篇

篇一: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目 录 1. 2022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 2. 2022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 3. 2022 年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线上学习心得体会 4.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 版线上学习心得 5. 学习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6. 学习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 .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

 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学业质量 2011 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导学等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2022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

 2022 年 4 月 21 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 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 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 探索”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6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3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 方向。

 4 .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5 .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6 .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2022 年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线上学习心得体会 疫情期间,和学生一样,我们做老师的也有需要完成的作业:学习、研讨、听专家讲座,给自己“充电”,一日不可荒废。孟子日:“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今天上午 9 时 30 分,**县 Al 工作室主持人 XXX 老师,带领*县英语老师在线聆听了XXX 教授“共读新课标,同研新方向”讲座,大家受益匪浅,感悟颇深。

 程教授首先介绍了义教课标(2022 年版)的修订背景和主要的修订内容:

 一、重新界定了英语课程的性质 二、提出了旨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 三、设置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目标 四、优化了英语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五、重新规划了英语课程的实施路径。随后,程教授从“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与构成”“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英语课

 程的核心理念”“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英语教学途径与方法”“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六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最后,回归到日常教学,落地到教研备课。程教授通过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与老师们分享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与策略,为后续教学教研工作更新理念、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程教授给出了很多建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指出“真实的课堂”特别重要。而“真实的课堂”,更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真实语料,要求学生运用英语来理解信息并且表达自己。

 接下来,XXX 老师分享与总结,在新课标中,英语课时的占比为 6-8%。与道德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一方面是英语课时量减少,可另一方面英语考试难度却在增加。这就是说,以后中考英语的难度上限会更高,学生们之间的成绩落差会越来越大,其次从考察知识考察能力的转变,作为老师应该积极思考,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挖掘身边的教育教学资源。

 上一次课标更新是在 2011 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所有老师和家长来说,这都是顶天的大事儿。从双减再到新课标,咱们国内的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接下来我将继续好好研读课标,好好领悟,来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 版线上学习心得 近日教育部新颁布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 版,2022年 4 月 23 日,XXX 老师组织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在钉钉线上学习领会英语学科课程新标准。本次线上活动分为两部分:观看 XXX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XXX 老师分享与总结。

 首先,XXX 教授的讲座从 XXX 教授从六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①核心素养的演变、内涵、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 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③英语课程育人途经; ④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 ⑤英语学习活动观; ⑥考试与评价改革。

 经过程教授的详细研读,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教育部对《2011 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而言,2022 版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开发。并且对教学目标进行修正,更加细化和具体。特别要注意避免的是程教授提出多

 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听关于 SeaSon 这一主题的课程时,老师教授学生在输出时,更多关注到课本句型的内容,不同地域的学生的小练笔内容大同小异,而没有注意到地域差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意无意地注重应试教育,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渗透反而放在次要的位置,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接着,XXX 老师从新版课标的内容进行分析,①英语占比越来越低(6%〜8%),②考试难度增大,③从考察知识转变到考察能力。新课标所反应的小学英语的课时量减少难度却在增加,从原来的学习基础知识转变到实际运动能力。作为老师应该积极思考,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刻做好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今天的学习收获很大,在两位前辈的解读下,超长篇幅的2022 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脑海中更加清晰。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各方面知识!

 学习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一.考试难度增

 大英语课时占比比较少,但是考试能读增加。新课标明确要求口语考试,这说明英语考试从知识考查专项能力考查。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学生养成不怕讲英语,并多开口说英语。

 二.词汇量增加 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由原来的 1600 个增加到 2000 个,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会使用的单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渠道学习英语。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对英语感兴趣,爱上英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词相对来说就容易记了。新课标加入语篇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不能单独的去学习单词,句型,语法,而是要以语篇理解应用为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去获取表达主题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结合语篇情境,听得懂,说得出。采用“形”“意”“用”相结合,借助肢体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小学老师而言方式很重要,需要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层层递进。

 三.新课标增加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去想展示世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会是未来的趋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可以多给孩子阅读一些由于中华优秀文化内容的书籍并且拓展这方面的词汇量。新课标给予教师新的方向和思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探寻出新的道路,继续前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欢笑中进步、成长。

  学习 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课标也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上一次课标发布是在 2011 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所有学生、老师和家长来说,这都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着教学与测试的原则与发展方向。

 新旧课标对照,总体上来看,在新课标学科课时设定上,英语课时的占比为 6-8%,与道德与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课时减少显明。但是,课时量减少了,教学与学习的要求确变高了。2011 年版课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量为 1600个,而 2022 版新课标最高级别的词汇量是 2000 个。多出来的这400 个词汇,就是出现新课标的最高级别一一“三级+”。

 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按照三个基本级别提出具体要求,对各“级别+”的内容用标识,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词汇学习不只是记忆单词的音、形、义,还要学习一定的构词法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篇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各种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除了词汇量增多,阅读写作要求也增多了,具体来说,以前学生做阅读理解题,即使读不懂文本意思,也能够根据问题中的关键词线索,来找到纸面上显性的答案。以后这种套路化应试技巧会越来越失灵,只有深入读懂了

 文章结构、内容,在结合语境对比分析归纳等有意义的思维活动参与后,才能真正拿到最难题目的分数。英语会逐渐从考察知识到考察能力。

 从双减再到新课标,国内的英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新课标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只要我们不断学习,提升自我,通过实践与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就能助力我们的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篇二: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2022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版》

 学习心得体会 3 3 篇

 (含数学新课程)

 【心得体会】之一:

 通过美术组集体对即将实施的 2022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与现课程标准的对比,我做了以下总结。

 1.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例如 1-2 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2.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

 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学习交流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思考,迈出新的征程!

 【心得体会】之二: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

 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学业质量 2011 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导学等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

 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心得体会】之 三 :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可以说让教育者非常激动。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美术教学是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精心耕读这一百多页的细则,不难发现,新版较之老版的修订之大。以美术鉴赏为例,从审美角度看,美术欣赏课程,学生面对的都是图像信息,而不是文本信息,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要从图像入手。因观念、维度、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味。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现在的学习内容、方式均和过去有所不同。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若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任何感受或者不强烈,则会减弱甚至失去美术学科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意义。

 以上仅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萌生的一点思考,对于新课标的研读还在继续,愿我的学与思给我的美育教学带来更科学、更前沿的指引。

  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2 2022 版)》心得体会

 周三下午在学校教导处的安排下,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油田教育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的线上培训。通过本次培训,我对新课标有了新的理解,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刘主任从小学数学课标的演变、数学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以及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新变革几个方面为大家深入剖析了“2022 版课标”。

 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刘主任提到数学核心素养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

 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习惯。

 三、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领悟教材、回归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专业能力,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篇三: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22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共四篇)

 【心得体会】之一:

 通过美术组集体对即将实施的 2022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与现课程标准的对比,我做了以下总结。

 1.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例如 1-2 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2.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

 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学习交流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思考,迈出新的征程!

 【心得体会】之二: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学业质量 2011 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

 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导学等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心得体会】之三:

 2022 年 4 月 21 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 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6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

 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心得体会】之四: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可以说让教育者非常激动。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

 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美术教学是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精心耕读这一百多页的细则,不难发现,新版较之老版的修订之大。以美术鉴赏为例,从审美角度看,美术欣赏课程,学生面对的都是图像信息,而不是文本信息,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要从图像入手。因观念、维度、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味。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现在的学习内容、方式均和过去有所不同。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若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任何感受或者不强烈,则会减弱甚至失去美术学科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意义。

 以上仅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萌生的一点思考,对于新课标的研读还在继续,愿我的学与思给我的美育教学带来更科学、更前沿的指引。

 2022 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艺术课标解读 2022 年 4 月 21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最新修改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有关情况做了说明,新版课标将于 2022 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2022 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于 2022 年 3 月 25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课标包括艺术教育在内共有 16个。教育部要求各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落地实施。加大条件保障力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下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课内容、考试及学习方式做一个梳理,方便家长们了解。

 一、艺术课程内容分五大类,戏剧影视分量加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 2022 艺术教育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学科。

 整体的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 9%-11%。

 各科学习占有总课时的时间分配表 新课标中,明显增加了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

 和影视教育份量,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由此可以看到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育戏剧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对于在教育戏剧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二、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艺术课,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和高中双向衔接 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具体安排是:

 1~2 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 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 7 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

 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三、各门艺术课的学习设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 以戏剧课为例,戏剧(含戏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0 项具体学习内容,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戏剧(戏曲)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任务:

 1〜2 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 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 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 7 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

 围绕“戏剧游戏”展开。

 8〜9 年级: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四、艺术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业评价:学生选课,不设水平等级,只判是否合格 新的课标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要求重视艺术课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

 新课标规定: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按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学科分别制定的。音乐和美术设 1〜9 年级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设8〜9 年级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要求各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具有可测性、可评性,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以戏剧课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大致如下:

 (一)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把握戏剧情境、结构、事件等的内涵,并在创作实践和作品分析评价活动中加以运用; 2、具备基本的舞台思维,能通过戏剧动作、场面等进行艺术表达; 3、能将所编演的作品转化为文本形式,做到体例合乎规范。

 4、理解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人类生活的构思方式之一,认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从舞台艺术整体构思、细节处理等角度,对所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意蕴内涵等进行初步分析; 2、能对所欣赏作品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3、表达观剧的感受和见解,能做到条理清晰; 4、具备基本的戏剧(含戏曲)艺术史论知识,认识审美观、价值观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初步了解“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的基本观念,能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设计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能运用“教育剧场”的方法策划体现时代主题的戏剧活动。

 2、认识戏剧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知道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五、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 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考核方式釆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

 (一)学生艺术课的成绩评价包括:

 1、课堂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作业设计包

 括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也包括共性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

 3、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其中,期末考核要依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际组织实施。

 4、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二)学业水平考试 1、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艺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为依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

篇四: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义务教育 美术 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心得体会

  在教育部最新颁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中,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应试等内容,坚持“以美育美”的育人理念,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发布《成都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其中就有一项重要的评价改革内容是“落实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计分”,把艺术素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帮助每名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这些政策和措施都充分说明育人方向中加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和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的核心素养导向越来越明确,现就新课标的学习谈谈心得。

 一、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提升人文素养 此次新课改将以往的美术、音乐等课程统归为艺术课程,强调了艺术课程的重要性,提升了课时的比重,聚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国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标强调,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

 教育,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倾向。

 遵循艺术学习规律 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把“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 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每个阶段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二、育人导向更清晰,弘扬文化强自信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外延更广,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课程内容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讲好中国故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相统一,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

 验,学会和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精髓,增强中国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视野。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艺术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

 三、目标设计更综合,促进文化理解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地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通过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丰富想象力,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发挥想象力创作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学会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创意实践能力。

 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了解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和包

 容。

 四、教学内容倡综合,教学方法重创新 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优化了教学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五、优化评价机制,体现艺术学习特点 坚持创新导向,2022 新课程标准既注重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坚持与时俱进,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除此以外,还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综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不同学业成就的具

 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提供依据。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以艺术学科为主题,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并借助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以美育美,美美与共。

篇五: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学美术教师《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 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6 篇

  第一篇

  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美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再认识美术学科: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三、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四、条理性更强 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 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

 五、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第二篇

 通过美术组集体对即将实施的 2022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与现课程标准的对比,我做了以下总结。

 1.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例如 1-2 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2.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学习交流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思考,迈出新的征程!

  第三篇

  2022 年 4 月 21 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

 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 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6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第四篇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可以说让教育者非常激动。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美术教学是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精心耕读这一百多页的细则,不难发现,新版较之老版的修订之大。以美术鉴赏为例,从审美角度看,美术欣赏课程,学生面对的都是图像信息,而不是文本信息,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要从图像入手。因观念、维度、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味。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现在的学习内容、方式均和过去有所不同。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若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任何感受或者不强烈,则会减弱甚至失去美术学科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意义。

 以上仅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萌生的一点思考,对于新课标的研读还在继续,愿我的学与思给我的美育教学带来更科学、更前沿的指引。

 第五篇

  2022 年 4 月 21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最新修改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有关情况做了说明,新版课标将于 2022 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2022 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于 2022 年 3 月 25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课标包括艺术教育在内共有 16 个。教育部要求各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落地实施。加大条件保障力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下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课内容、考试及学习方式做一个梳理,方便家长们了解。

 一、艺术课程内容分五大类,戏剧影视分量加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 2022 艺术教育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学科。

 整体的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 9%-11%。

 各科学习占有总课时的时间分配表 新课标中,明显增加了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份量,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

 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由此可以看到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育戏剧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对于在教育戏剧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二、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艺术课,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和高中双向衔接 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具体安排是:

 1~2 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 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 7 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三、各门艺术课的学习设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

 以戏剧课为例,戏剧(含戏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0 项具体学习内容,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戏剧(戏曲)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任务:

 1〜2 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 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 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 7 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戏剧游戏”展开。

 8〜9 年级: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四、艺术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业评价:学生选课,不设水平等级,只判是否合格 新的课标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要求重视艺术课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

 核。

 新课标规定: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按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学科分别制定的。音乐和美术设 1〜9 年级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设 8〜9 年级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要求各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具有可测性、可评性,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以戏剧课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大致如下:

 (一)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把握戏剧情境、结构、事件等的内涵,并在创作实践和作品分析评价活动中加以运用; 2、具备基本的舞台思维,能通过戏剧动作、场面等进行艺术表达; 3、能将所编演的作品转化为文本形式,做到体例合乎规范。

 4、理解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人类生活的构思方式之一,认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从舞台艺术整体构思、细节处理等角度,对所欣赏作

 品的艺术特色和意蕴内涵等进行初步分析; 2、能对所欣赏作品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3、表达观剧的感受和见解,能做到条理清晰; 4、具备基本的戏剧(含戏曲)艺术史论知识,认识审美观、价值观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初步了解“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的基本观念,能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设计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能运用“教育剧场”的方法策划体现时代主题的戏剧活动。

 2、认识戏剧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知道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五、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 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考核方式釆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

 (一)学生艺术课的成绩评价包括:

 1、课堂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作业设计包括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也包括共性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

 3、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其中,期末考核要依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际组织实施。

 4、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

篇六: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3 篇

 第一篇

  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美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再认识美术学科: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三、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四、条理性更强 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 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

 五、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第二篇

  通过美术组集体对即将实施的 2022 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与现课程标准的对比,我做了以下总结。

 1.新课程标准具有导向性、选择性。理想的美术课程应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并且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制定一个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硬性发展标准。并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导向性和选择性。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例如 1-2 年级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建议是:教学活动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的景色,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的美术作品,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的特点。

 2.美术新课程标准与学科中心的转变。它要求在美术学科中,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感兴趣的,学生能够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再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让他们愉快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性地学习、综合地学习。改变只注重知识传授和训练学生绘画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通过本次解读和学习,也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力要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对知识的融通与理解。教师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是课堂观。应该更多的开展一些大单元的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教学中,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和指向,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着眼于未来,美术团队采取积极行动,提升教师学习力,塑造“成长型”教师。这次新美术课标学习交流会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让我们带着新的理念,新的思考,迈出新的征程!

 第三篇

  2022 年 4 月 21 日,新修订的《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正式发布。课程标准是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推进。

 那么,它带来哪些变化呢? 1.解决“三维目标”16 年以来相互割裂的问题。

 例如,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6 项具体学习内容,分学段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任务中。整体结构图更系统,更具有全面性。

 2.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时代性和国际视野。

 由以往的学科本位取向转到育人本质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课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带来美术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每一学段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具有任务的明确性,自然带来教与学的变革。

 4.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科学化、具体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解决知识技能如何转化为育人导向、功能的科学化教学设计,将目标落实在具体的课堂环节。

 5.落实“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术学习的成果并非仅仅是看到学生的美术作业,更重要的评价指标是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内化于心的内在素养提升,具

 体反馈点在增添了学业质量的阐述。

 《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的阅读,我还停留在认知的舒服区,它的精华,需要我静下心来去梳理、去思考、去实践。我们会用开阔的人生视野为学生们带来更好的美育课程。

篇七: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22 美术学科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本次课程改革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是没有美术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而是将音乐与美术学科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美术学科的角度有以下几个重点值得我们再认识美术学科:

 一、核心素养的变化 之前我们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现在综合为艺术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去掉了图像识读,将其包含在美术表现里面。美术表现改为艺术表现,更宽的包含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审美判断改为了审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课改更注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保留未变。

 “综合”是这次艺术课程改革的精彩亮点。艺术课以人文主题式学习方式为主,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多种艺术综合共生互生。通过听觉+视觉+知觉,促进通感能力。体验+情感+思维提高艺术修养,完善人格。

 三、弘扬经典传统文化 通过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抵制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残害。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

 四、条理性更强 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美术课定义为造型.美术,主张开展具

 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通过造型活动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丰富学生感受。3-7 年级以美术学科为主,融入其他姊妹学科,奠定美术学科的双基,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从感性逐渐到理性达到更高的思维。

 五、四大学习领域脉络更清 四大学习领域没有改变,更加清晰的分别确定了各阶段目标,与教学大纲笼统地确定确定教学目标相比,内容更充实,脉络更清晰。横向理解四个学习领域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纵向理解阶段目标的分层递进特征。

 新课标的颁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做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篇八: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22 美术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 学习心得体会 3 篇

  第一篇

  2022 年 4 月 21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最新修改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有关情况做了说明,新版课标将于 2022 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

 2022 版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于 2022 年 3 月 25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修订的课标包括艺术教育在内共有 16 个。教育部要求各地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落地实施。加大条件保障力度,保证课程有效实施。下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艺术课内容、考试及学习方式做一个梳理,方便家长们了解。

 一、艺术课程内容分五大类,戏剧影视分量加大,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 教育部颁布的 2022 艺术教育课标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学科。

 整体的课程设置上,《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并且课程时长要达到九年课时总比例的 9%-11%。

 各科学习占有总课时的时间分配表 新课标中,明显增加了和扩大了艺术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除了传统的音乐、美术和舞蹈外,特别增加了戏剧(戏曲)和影视教育份量,并对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估都有具体的建议和标准。戏剧教育除了作为一大专门项内容外,还在其他四大内容中都有涉及,在音乐、美术、舞蹈和影视课程中,都提到要求利用戏剧游戏或情境表演的方法,对相关的艺术进行综合的表达与呈现。由此可以看到是国家、教育部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我国中小学教育戏剧的春天即将到来,这对于在教育戏剧行业奋斗了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二、学生至少要学习两门艺术课,课程内容要与幼儿园和高中双向衔接 在艺术课程安排方面,新课标要求分学段教学,学生至少选择两项学习。具体安排是:

 1~2 年级开设唱游-音乐、造型-美术;3~7 年级开设音乐、美术,融入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8~9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提前到 7 年级(初一)。

 新课标要求,艺术课程设置要遵循艺术学习规律,体现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连续性的特点,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分阶段设置,第一阶段(1〜2 年级)以艺术综合为主,体现从幼儿园综合活

 动到小学分科课程的过渡与衔接;第三阶段(8〜9 年级)开设艺术选项,帮助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特长,与高中模块化教学相衔接。

 三、各门艺术课的学习设置了具体的学习内容 以戏剧课为例,戏剧(含戏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表现”“创造”“欣赏”和“融合“4 类艺术实践,涵盖 10 项具体学习内容,整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戏剧(含戏曲)学科课程内容框架 戏剧(戏曲)课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学习任务:

 1〜2 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唱游• 音乐实施,任务为“模拟表演”,即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动物、植物进行模拟,培养学生对所表现对象特征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表情、身体、语言进行表演。

 3〜7 年级:学习任务主要依托音乐及语文、外语实施,任务为“课本剧表演”,即选用音乐、语文、外语等教材中的教学素材,进行课本剧编创表演,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意识和对表演活动进行评价的能力。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在 7 年级开设戏剧(含戏曲),学习任务围绕“戏剧游戏”展开。

 8〜9 年级:学习任务包括“演出舞台剧目““编演故事脚本”“记录观剧心得“和“策划戏剧化活动”。

 四、艺术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业评价:学生选课,不设水平等

 级,只判是否合格 新的课标要求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要求重视艺术课学习的过程性、基础性考核与评价;尊重学生艺术学习的选择性,以学定考,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专项考核。

 新课标规定:艺术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按照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5 个学科分别制定的。音乐和美术设 1〜9 年级四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舞蹈、戏剧(含戏曲)和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设 8〜9 年级一个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

 要求各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具有可测性、可评性,不设水平等级,只规定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结束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以戏剧课为例,具体的教学目标大致如下:

 (一)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把握戏剧情境、结构、事件等的内涵,并在创作实践和作品分析评价活动中加以运用; 2、具备基本的舞台思维,能通过戏剧动作、场面等进行艺术表达; 3、能将所编演的作品转化为文本形式,做到体例合乎规范。

 4、理解冲突是戏剧艺术表现人类生活的构思方式之一,认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审美感知、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能从舞台艺术整体构思、细节处理等角度,对所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意蕴内涵等进行初步分析; 2、能对所欣赏作品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的关系进行简单分析; 3、表达观剧的感受和见解,能做到条理清晰; 4、具备基本的戏剧(含戏曲)艺术史论知识,认识审美观、价值观在艺术创作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在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方面达到:

 1、初步了解“教育戏剧”和“教育剧场”的基本观念,能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设计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能运用“教育剧场”的方法策划体现时代主题的戏剧活动。

 2、认识戏剧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知道跨学科、跨领域的探索是艺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五、艺术课学业水平考试与与评价结果纳入中考 艺术课的学习成绩评价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考核方式釆取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将评定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地区教育质量评估等的参考依据。

 (一)学生艺术课的成绩评价包括:

 1、课堂评价 由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课堂学习阶段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与补充,作业设计包括独立完成型与团队合作型、书面型与活动实践型、巩固练习型与创意实践型,也包括共性化作业与个性化作业。

 3、期末评价 期末评价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考核的结果。其中,期末考核要依据本学期的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实际组织实施。

 4、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分项等级制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呈现,避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

 (二)学业水平考试 1、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 义务教育艺术学业水平考试是以学业质量标准、课程内容为依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

 2、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 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命题框架。命题框架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课程目标,二是课程内容,三

 是学业质量标准。

 3、测评形式 采用丰富多样的艺术测评形式,如主题创作、项目设计、展示展演,以及凸显艺术特点的纸笔考试等。

 4、评分标准 以学业质量所刻画的表现特征为依据,结合具体任务的要求,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确定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六、学校要配齐硬件设施可以引进校外优质资源 新课标要求学校应该为艺术课程学习创造条件,配齐基本的教学设施(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工具材料设备储藏室)、器材(如常用乐器、画具画材、摄影器材、工艺工具与材料、数码艺术器材等)和书籍(如艺术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用书,以及各艺术门类的重要图书和期刊等)。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还需建立健全学校艺术表演、作品展示的专门场所,满足学校艺术教育“常演、常展”的要求。

 在教学课程方面,新课标要求在保证国家课程资源切实落地的同时,鼓励学校与校外机构合作,引进优质艺术资源,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要求加强艺术教师培训,要进一步完善艺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汇集学科专家,帮助教师们解决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完善音乐、美术教研员的培训制度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组建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员队伍。汇聚学科专家、学科教育专家、教研员、

 一线骨干教师等组建培训者团队,开展相关培训。针对艺术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教学问题,各级教研和培训团队要积极发挥作用,分阶段、分专题开展持续、深入的培训。

 总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 2022 版新标准的修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

  新版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布,可以说让教育者非常激动。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美术教学是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标志。

 精心耕读这一百多页的细则,不难发现,新版较之老版的修订之大。以美术鉴赏为例,从审美角度看,美术欣赏课程,学生面对的都是图像信息,而不是文本信息,所有要解决的问题都要从图像入手。因观念、维度、材料和技法等差异,图像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图像会因为形式美原理的运用,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品味。图像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包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能反映不同时代和民族的文化特征。所以说,美术鉴赏教学活动现在的学习内容、方式均和过去有所不同。经典的美术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若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任何感受或者不强烈,则会减弱甚至失去美术学科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意义。

 以上仅是我在学习过程中萌生的一点思考,对于新课标的研读还在继续,愿我的学与思给我的美育教学带来更科学、更前沿的指引。

 第三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教育即将步入一个新的时代。让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新课标的第一个突破:强调核心素养 任何国家的教育都离不开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文化、创新知识、促进人的发展。我们通过教育传承文化,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资源,把优秀的、符合时代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给下一代,同时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造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特别是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标的第二个突破:学业质量 2011 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只有内容标准,就是知识点标准,它超越了教学大纲的内容要求。现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专门有一个学业质量标准,就是内容标准加上学业要求,再加上学业质量。学业质量不只是基于知识点的考试成绩,学业成就综合表现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学业质量是所有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与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作业、测验的依据。

 基于新课标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关注素养,不只是关注知识点。知识点目标是阶段

 性目标,是小步子、小阶段,我们的目标要变大。素养目标不是靠上一节课、也不是靠听就能听出来的,要强化学科实践,自己去尝试去感受的过程。还有要推进综合学习、跨学科学习。做“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即要落实因人导学等方面。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备课、实施教学的时候要提前预设,看看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素养,需要学生做什么,怎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篇九: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解决了“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它指向的是素养养成的过程而非结果,所以新课标与现行的美育思想、理念高度契合。新课标中论述了美术学科的地位和性质:“美术学科是艺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育和发展学生艺术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可见美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一、一致性

 课标中的“核心素养-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艺术实践-二十个任务”。即美术学科课程的框架设置,始终保持着一致性。(胡知凡,2022)首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将原来的“图像识读”融入到“审美感知”,体现了核心素养更加综合和浓缩;其次艺术课程的课程总目标融入了核心素养,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又以艺术课程总目标为依据,每个学段的学习任务群又通过任务落实核心素养,体现了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趋势;最后四个艺术实践(造型·表现、设计·运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也与美术学科的学段目标相

 关联。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具体化

 学业质量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与总目标相关联,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可测、可评的方面,也是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表现。学业质量清晰明了的规定学生学习之后将“知道什么”(事实)“理解什么”(概念、内涵)“做到什么”(实践)“学会思维方法”并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独特性

 在逐渐重视学科融合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上,美术学科要以美术学科的独特性引领教学活动,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结合。由此教师的美术技能作为最根本的、最核心的能力,需要好好掌握,才能贯通和发展别的。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2020 年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5 个学科,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构建一体化的内容体系。艺术课标标准以艺术核心素养为导向,重点解决了艺术课程培养什么样的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目标是为面向全体学生制定。不是以专业的艺术技能为核心,也不是为面向少数的特长生而定。更多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理解、创造而定。艺术培养的过程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更多地依靠学生自身在艺术实践中的摸索、积累和体悟。

 从美术学科来看,新课标里明确提高了艺术学科的比例,我们作为未来的美术老师,应该看清背后的含义。我们应该弄清楚我们的定位,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怎么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美术地位变高了,我们与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的主科一样,我们要与传统的主科老师争锋。基于尹少淳老师对新课标作出的解读:“音乐、美术学科不可被消解,要保证这两根支撑中国艺术教育大厦的大柱子不倒,同时新三科缠绕其上,最终呈现出融通、跨学科的效果。艺术新课标既有大综合,也有小综合。”我认为,美术老师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向其他艺术学科学习、取经。老师应该构建的是“未来”课堂,而不在是

 单一的传统课堂。美术课堂不仅要有学科内的深度,也要有学科间的广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今年的 4 月 21 号,教育部印发了 202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标准将从今年九月份开始实施,同时也将影射未来十年的教育升学考试。在今年的新课标中,艺术课占总课时比例9%-11%,与旧课标的占比保持一致,但它的地位和丰富性却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 2001 年 2011 年制定印发,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新课标聚焦核心素养,重视青少年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关注艺术与其他学科、生活、社会、科技等的关联性,加强跨学科教学,重视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主要变化包括:

  一、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内容结构。课程结构将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更多艺术课程内容。

 三、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新课标整体规划不同阶段青少年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明确学到什么程度,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

 四、增强指导性。新课标教学方式更加多元,围绕核心素养和开展项目式、问题式、主题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五、加强学段衔接。新课标为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美术教育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目标,强调教学应符合青少年接受能力的设计思路,体现了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间接性。

 那么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呢?面对新课标教学的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大概念引领、学业质量标准这些特征,我们应当提升我们的美术素养、跨学科素养、美术知识技能等等,不断学习,摸索出经验,

 逐渐去适应新课标下美术教学的要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课标是教学的航标、也是教学的指南针,熟悉掌握《2022 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新课标)是每位学习者的责任。此次课程标准较以前变化极大。正如尹少淳老师所说:“美术课程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突破,强化学科实践,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因此,课标的变化之一是实践育人。新课标倡导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此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设计、策划、制作、观赏、创造等,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次,新课标坚持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建议,将教学重心从“重结果”回到“重过程”。

 通过本次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学习引发了我对今后教学的一

 些思考。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认真研学和开展大单元、项目式等主题教学,以增强知识的连接和整合,同时也要形成良好的课程观,而不仅仅只是课堂观。在教学中,要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指向和要求,真正体现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标的颁布,要求我们从一个单纯的美术教师角色向着合作型、创新型教师方向前进,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在未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2022 年艺术课程标准》的提出使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步入核心素养的时代。新课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突出课程综合性,强调学科融合与跨学科教学。

 核心素养是这次新课标的关键,其重点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课程中的学习任务着重于学科内设计的严谨和连贯、跨学科设计的可迁移性、超

 越学校设计的真实性与可操作性、过程设计确保师生共同参与。考察核心素养通过学生的艺术积累与理解、艺术实践创造能力以及多维的思维能力。

 新课标的四个核心素养相辅相成。其中,审美感知是基础,使学生能够感知体验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艺术表现是必备能力,能够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创意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感受和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坚定文化自信;文化理解是正确价值观引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了解地区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与包容。

 现代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发展所需的创新性促使学生需具备全面的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对于美术教育来说势在必行。那么该如何使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知识便指向以下几点:学习跨学科迁移中的关键概念或“大概念”;学习理解跨学科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主题学习联系不同学科;通过合并学科或创建新学科来组织与促进;以项目式学习为基础,促进跨学科的研究。

篇十: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修订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主要在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两个方向八个方面发生了变化。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推动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转型。借此缘由,我通过对比学习新旧两版课标(2011 年版和 2022 年版),认为新课标在美术学科上的“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核心素养内涵的“新”。新课标提出的艺术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不同之处在于将“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合并,变成了“审美感知”,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学回归到人本身,帮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

 二是,课程内容结构的“新”。将以往的按学习领域的划分方式转变成按艺术实践进行划分,以学习任务为驱动,美术语言始终贯穿其中。从课程内容设置的顺序可以看出,每一学段均以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欣

 赏·评述”为起点,到以强调发展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再到加强课程内容、社会生活与学生经验之间联系的“综合·探索”。内容设定层层递进,加强了学科间相互关联,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三是,教学实施的“新”。由以往按四大学习领域划分的单一的、独立的授课方式,转变为整体的、系统的授课方式,强调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虽然这里是以新课标体现在美术学科上的“新”为主要说明,但从该版课程标准名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可以看出,美术学科已经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融为一体,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学习理论或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视野扩宽,树立整体意识,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内的纵向衔接,更要注重知识间的横向配合。坚持以素养为导向,重视将知识内化、实践和运用的教学,加强对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培育。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2022 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与 2011 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比,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和增加,新课标更加强调素养指引、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辅助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变化:

 一、艺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素养提升。艺术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核心素养确定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标志着初中美术课程也正式跨入核心素养时代。并且提出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要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关注核心素养,课程的内容选择与评价量规都与核心素养密不可分,形成由“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总目标—美术学科分段目标—美术学科课程目标”的递进。

 二、改变课程设置安排,注重知识与学段衔接。首先艺术课标由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

 体艺术)课程组成,五门学科共同组成艺术学科;同时在 8~9年级的课程安排上,引导学生在五门学科中选择 2 门进行学习,更好地与高中模块课相衔接。

 三、任务驱动的目标设置,注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新课标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意图通过更多的真实性任务、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身边的事件、结合现实生活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创设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四、学科内容选择更融合,注重知识的有机整合。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知识的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提倡将美术学科内部知识的融合、与其他姊妹学科知识融合、与社会学科知识融合,通过将知识进行整合能够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提升综合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层级提升,注重素养导向的评价方式。2011 年版的美术课标中的评价建议更多的关注于课程的评价,关注美术学科的评价,而 2022 年新版艺术课标在教学评价中提出坚

 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这种评价一方面关注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整体的素养,为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发展“保驾护航”。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从 2011 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旧课标)到2022 年版艺术课程标准(下文称为新课标)的印发,本文尝试窥得一些“具体改变”的线索。

 一、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横向连接,学段纵向连接

 相比旧课标而言,新课标加强学科横向连接,以音乐和美术为主线,多学科融合为辅线,在学习任务群中培养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宽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加强学段纵向连接,新课标的学段划分更符合学生的基础,加强学段之间的连接,尤其在第四学段选修课程中,与高中模块课程产生了一定的连接关系,增强了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二、新课标更好的搭建学科持续理解的支架

 (一)从艺术实践来看,新课标有更清晰的美术模块划分。以欣赏.评述为例,将身边的美术、中国美术赏析、世界美术赏析、中外美术简史四类学习内容结合。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指明了方向。

 (二)从学习内容来看,新课标以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注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方式的养成,将学生持续理解的主线对应于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以下图为例,橙色部分的学习内容将对应欣赏.评述,从任务群的方式出发,学生从第一学段欣赏身边的美,第二学段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第三学段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第四学段概览中外美术史。学生从第一学段养成审美感知的思维习惯,并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的美术课堂中,在驱动性任务中引导对美术的感知能力的持续理解,这样的持续理解恰是艺术核心素养的必备要求。

 三、新课标更详细的任务要求,为教师落地实施提供了建议。

 相比旧课标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而言,新课标将学习任务分为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视点集中于“教学目

 标”和“评价方向”。内容要求详尽的阐述了每一个学习任务的侧重点,对于教师设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提供了建议;学业要求则为教师评价要点给予了参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会偏离课标,而是以教学设计实际落地课标。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相较于 2011 版美术课程标准,2022 版艺术课程标准首先在课程性质方面,保留了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新增了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其中旧版课标中的视觉性、愉悦性特点被涵括于新课标的审美性和情感性特点之中。情感对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学习是基于情感、动机、认知的动力性交互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教师应当高度地协调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达成感的作用机制。从中不难发现,新课标的课程性质相较于旧版课标,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对于我们的艺术课程有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也有了变化。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要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强化育人导向。重视艺术体验和突出课程综合。新课标的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都开始聚焦于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运用多学科知识融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新课标下,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大概念,设置真实任务问题情景,形成单元化教学,驱动学生的长期的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 2022 年版)学习心得

  近日,期待已久的新版艺术课程标准已经印发。细心研读这一百多页的内容让我体会到时代在快速进步的同时,时代下的教改也随之而来。

 那么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新课标又为教育界带来了哪些变

 化呢?以义务阶段美术学科为例:使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新课标中注重艺术学科间的融合这一指导观点。艺术学科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等。在以往的课标中艺术各学科是相互独立存在与教学的,联系较少。而新课标中强调艺术学科整合的概念,艺术教师可参照学习任务进行适当的跨学科教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面,另一方面则提升了教学效率。

 此外,耕读新课标的内容也使我倍受启示,我也并为之思考1、新时代下的美术老师应该怎么做?2、美术学科应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首先我认为,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可谓是引航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当下,目光长远做具有前瞻性的教师是我们应意识到的。其次,在学生的培养方面,新课标强调要重视艺术体验。艺术体验强调的即是“过程”,突显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知能力培养。因此应着重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体验,培养出健全、具有良好品格、能独立适应社会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推荐访问:2022年美术新课程标准学习个人教学思考及建议 新课程标准 美术 思考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报4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报4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简报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学习活动总结5篇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

医生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7篇

医生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7篇医生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急诊抢救室交接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吴复琴兰海平兰庆芬【摘要l总结急诊抢救室交接班...

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8篇

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8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干部职工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干部职工在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好,要端正思想,提...

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内容5篇

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内容5篇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内容 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centerneweracivilizationpracticecenternew

以人民为中心作文500字7篇

以人民为中心作文500字7篇以人民为中心作文500字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在全市人大代表座谈会上的发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

公安民警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4篇

公安民警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4篇公安民警自查自纠报告及整改措施 公安民警自查自纠报告范文五篇 公安民警自查自纠报告范例五篇【一】 根据局关于效能建设...

时政新闻2022最新时政热点摘抄感想9篇

时政新闻2022最新时政热点摘抄感想9篇时政新闻2022最新时政热点摘抄感想 2022年最新《时事政治》热点汇总 温馨提示: 本文《考试王店铺》指定下载,全扁合计2...

202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笔记10篇

202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笔记10篇202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笔记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范文 22篇 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体会范文(11) 做好新形...

大学生未按时做核酸检讨书3篇

大学生未按时做核酸检讨书3篇大学生未按时做核酸检讨书 大学生违反疫情防控规定被处分案例汇总我终将在最青春年少之时与那么好的一个你久别重逢,生命重于泰山...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会议记录怎么写11篇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会议记录怎么写11篇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会议记录怎么写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清查工作汇报  为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排查整治...